考试科目代码:333
考试科目名称: 教育综合
一、考试要求
掌握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一)教育学部分
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的概念及本质。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发展阶段;古代教育及现代教育的特点。
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主导作用的体现。
4.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及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6.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制的类型;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7.课程。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学科中心课程论、经验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设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8.教学。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种类。
9.德育。德育的概念;德育的任务及内容;德育的原则;德育的途径及方法。
10.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素质要求;班集体的概念;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1.教师。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国教育史部分
1.西周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六艺”。
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齐国的稷下学宫;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荀子的教育思想;《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3.儒学独尊与读经入仕教育模式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4.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
5.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书院的发展;朱熹的教育思想。
6.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7.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8.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9.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10.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三)外国教育史部分
1.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2.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3.西欧中世纪教育。世俗教育;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的历史影响。
4.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5.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英国教育的发展;法国教育的发展;德国教育的发展;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美国教育的发展;日本教育的发展。
6.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洛克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四)教育心理学部分
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及其规律;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维果斯基的主要观点;埃里克森和柯尔伯格的理论与教育含义;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3.学习及其理论。学习的实质与分类;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实质、分类及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5.知识的学习。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理解、错误概念的转变以及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6.技能的形成。技能的定义和分类、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7.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8.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
9.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品德不良的矫正。
10.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数:150分。
3.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可参考书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学基础》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式颖、李明德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5)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60
考试科目名称: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榆林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及其规律、原则,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准备、教学评价及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发展等。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概括能力、逻辑论证能力、演绎说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概述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建立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
1.课程理论概述
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性质
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功能
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
5.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目标
6.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设置原则
7.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发展
8.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现状及特点
(三)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
1.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2.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
3.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资源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及其规律、原则
1.教学过程概述
2.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内在矛盾和规律
4.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五)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2.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
3.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活动
(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2.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3.国内外著名教学方法
(七)、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技能
1.教学技能概述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的分类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的评价
(八)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准备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计划的制订
2.思想政治学科的备课
3.思想政治学科的说课
(九)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评价
1.教育评价的含义
2.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
3.教学评价的分类
4.教学评价的功能
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特点及原则
6.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生评价
7.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评价
8.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十)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论
1.中学生身心的基本特征
2.思想政治学科学习的一般规律
3.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方式
(十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发展
1.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角色界定
2.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职业素质
3.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卷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3小时
3.考卷方式:闭卷考试
4.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主要参考书目
[1]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
[2]韩振等主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
原标题: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招生预告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bpP5mS6jsKBmhfnmo3_sQ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由考研网小编整理,仅供个人备考、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