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952经济学综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大纲

时间:2025-04-07 13:12:08 热度:4℃

  全国各省市院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汇总(持续更新中)》》》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标准大纲已于7月8日正式公布,接下来全国各研招院校将陆续发布2020考研专业课大纲。以下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20年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952经济学综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大纲”相关内容,以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2.需求曲线

3.供给曲线

4.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5.经济模型

6.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7.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本章要点:供求及影响因素需求定理供给定理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决定、变动价格政策及优缺点供求弹性计算及应用,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二、消费者的选择

1.效用论概述

2.无差异曲线

3.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4.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5.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市场需求曲线

本章要点:比较基数效用论及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分析的异同,包括分析的前提假设,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变动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并能够进行消费者均衡的计算,分析价格变动导致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了解消费者剩余概念。

三、生产函数

1.厂商

2.生产

3.短期生产函数

4.长期生产函数

本章要点:掌握厂商的特点,目标,组织形式及企业的本质了解短期与长期的划分依据掌握短期生产函数三个变量: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特征、三者的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合理判断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掌握长期生产函数的类型及等产量曲线掌握规模报酬变化规律并能够经过计算判断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特征和边际报酬特征。

四、成本

1.成本

2.成本最小化

3.短期成本曲线

4.长期成本曲线

本章要点:掌握成本的基本概念如机会成本、显成本与隐成本,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生产要素的的最佳组合的条件及计算短期成本的七条曲线变化规律及之间的关系短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成本函数中的体现长期成本三条曲线的推导。

五、完全竞争市场

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2.利润最大化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4.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5.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6.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7.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8.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本章要点:本章是微观经济学重要的一章,因为这一章研究了有效率的市场的资源配置状态,是完善其他市场结构的参照标准。本章应了解市场结构划分的标准,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完全竞争厂商需求曲线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厂商与行业供给曲线推导。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调整与条件,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了解生产者剩余,能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分析完全竞争的市场福利以及价格政策和税收的福利变化。

六、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

2.垄断竞争市场

3.寡头垄断市场

4.不同市场的比较

本章要点:分析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并与完全竞争进行比较掌握价格歧视及三种分类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分析,并与完全竞争进行比较,掌握多余的生产能力含义以及非价格竞争掌握寡头市场的特征,掌握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以及价格领导模型,比较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不同,并能够进行相应内容的计算。

七、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4.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5.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6.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7.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本章要点: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利润理论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八、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一般均衡

2.经济效率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6.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7.完全竞争符合帕累托最优

8. 效率与公平

本章要点:了解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差异,掌握帕累托标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并能证明完全竞争符合帕累托最优三个条件。

九、博弈论初步

1.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2.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3.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本章要点:了解占优策略均衡与纳什均衡。

十、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不完全竞争

2.外部影响

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本章要点:掌握市场失灵的非效率及产生原因,如何应对市场失灵。

十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3.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5.名义GDP和实际GDP

6.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本章要点: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五大总量指标的核算方法,理论基础以及计算。

十二、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均衡产出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4.乘数论

5.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6.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7.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章要点: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基础性的和重要的一章,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需掌握凯恩斯定理均衡产出与潜在产出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及政策意义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理论及其扩展。并掌握相应内容的计算。

十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

1.投资的决定

2.IS曲线

3.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

5.IS-LM分析

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本章要点:本章又称希克斯-汉森模型,是凯恩斯的学生对凯恩斯理论的扩展。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关系如下:产品市场总产出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利率上升,进而影响投资支出。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认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不是相互独立的,货币对经济非中性。本章需掌握投资函数,产品市场均衡货币供求及货币市场均衡两个市场均衡的推导,均衡变动的影响因素,IS–LM模型分析的均衡与失衡及政策意义。掌握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偏好陷阱等概念及其意义。并掌握相应内容的计算。

十四、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3.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

4.常规总供给曲线

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本章要点: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推导,明确它与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的不同与意义。了解常规总供给曲线与极端的总供给曲线所决定的均衡隐含的政策意义,并能够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经济进行解释。掌握相应内容的计算。

十五、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的描述

2.失业的原因

3.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4.通货膨胀的描述

5.通货膨胀的原因

6.通货膨胀的成本

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要点:掌握经济中可能存在的病态如失业与通货膨胀及其计量、成因、影响分析。掌握奥肯定理、菲利普斯曲线及其隐含的政策意义,掌握相应的计算。

十六、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2.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3.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5.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6.供给管理的政策

本章要点: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内容、工具、二者的配合,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局限性供给管理的政策。掌握自动稳定器、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内容与效果分析了解功能财政。掌握相应的计算。

十七、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1.汇率和对外贸易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4.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本章要点:掌握汇率及标价均衡汇率的决定汇率制度净出口函数,J曲线效应马歇尔-勒纳条件。掌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推导及应用。掌握相应的计算。

十八、经济增长

1.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

2.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3.增长核算

4.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5.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6.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7.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本章要点: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是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其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本章应了解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不同、经济增长的核算。重点掌握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思路、推导、计算以及应用和政策意义。

十九、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4.名义黏性

本章要点: 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学派继续得以发展,它与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一起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信奉凯恩斯主义基本思路的西方学者也随着新古典学派的成长而形成了目前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派别,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斯蒂格利茨、曼昆、泰勒等人。了解三个宏观理论的有关分歧。

二十、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1.西方经济学科学性与意识形态问题

2.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3.2008年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4.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一些问题的思考

5.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本章要点:

客观看待与理性运用西方经济学,将西方经济学的应用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参考书目: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与宏观部分)第六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由考研网小编整理,仅供个人备考、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标签: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经济 
相关推荐